
- ·公关做得好,新品上市即引爆
- ·公关总监应该主内还是主外?
- ·公关人的转型和职业归宿
- ·你公司的公关部有没有都一样?
- ·【怪营销】一次公关危机却换来品
- ·公关到底是什么
- ·面对315,饿了么的公关招式其
- ·3·15,阿里的公关甩饿了么多
- ·公关八目:轻松解决公关传播问题
- ·如何做好公关实施与评估?
- ·进击的公关:考验实力而非邪门歪
- ·公关的本质是传播
- ·公关玩的是策略
- ·山特维克可乐满如何利用公关来做
- ·山特维克可乐满如何利用公关来做
- ·从蒙牛媒体策略的改变谈乳企的危
- ·免费下载《公关活动策划大全》
- ·社交媒体危机公关应对手册
- ·【史上最实用公关攻略】腾讯公关
- ·公关公司,你还在靠收月费过日子
- ·老板要“不花钱做公关”意味着什
- ·从一汽大众被打脸戏说车企危机公
- ·PR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生物
- ·公关经理如何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
- ·网络时代下的危机公关
- ·一个PR人眼中是如何看待营销的
- ·选择公关行业的利与弊
- ·新媒体盛行?公关传播不要陷入工
- ·危机公关:企业负面信息如何处理
- ·公关变局引发的难题
- ·危机公关的难点在于预防
- ·大公司为何要抛弃公关、广告公司
- ·节操尽碎的公关行业
- ·如何避免成为失败的公关人?
- ·乙方公关从业者必读:麻烦你对自
..
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策划实战>详细内容
公关:重塑信任神坛
作者:周箫 时间:2011-3-9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存在主义先驱海德格尔曾在论诗时提出“神圣谱系”,他革新了人们固有意识中但凡触及“神圣”二字势必所保持的高高在上、永不动摇的体态,将“神圣”还原为“现实的东西”,不再固定不变。 这也就好比,当一家多年以来被民众追随的企业,或一个多年来被奉若神明的企业家,在利益面前,不再愿意向他们的信徒投放真诚与善意,脱离现实、搞起猫腻、自封为神,后果之一,是信徒受害、潮退不殆;后果之二,是神坛坍塌,神圣不再。两种后果,都足够毁灭效应。 诗人是将诸神与民众连接起来“信者”(传达神意的使者),正如公关业者站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;诗作为诸神与民众交流的证物,正如公关业者通
“可控”,这是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,在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链条中,它通常呈现出这样几种样态:企业说着,消费者听着;企业骗着,消费者信着;消费者说了,企业让别人听不见;消费者怒了,企业想辙安抚或制裁。 在这样几种样态之间,始终都掺杂着公关业者的身影。当西装笔挺的咨询顾问们干起了抄家伙斩立决的刽子手勾当,“信任”产生了裂缝,“信仰”面临着崩塌,“信者”的形象也随之崩坏,留下的,只有被暂时保在钱袋子里的钱,和暂时收在公司账上的服务费。而可悲的是,这正是在中国目前特殊的经济、社会条件下,绝大多数的公关业者所操持的主流业务。
“可控论”的粉碎 进入21世纪以来,尤其是伴随着一个个新兴网络关系构建形式,如BBS、SNS、视频、微博等的兴起,这种“可控”,面临着冰山融化的窘境,在这种“可控”的体系中原本游刃有余、有粗有细的企业和公关业者,则面临着重新洗牌与被迫转型的命运。 我们以这个给力的2010年为例,德云社主人郭德纲因为“打人”事件导致声誉一落千丈、众叛亲离,好端端的北方第一笑将被网络“不可控”起来;“打工皇帝”唐骏被方舟子在网络上揭了个底朝天,原本口吐莲花的才华被钉死在众口莫辩的断案铡上,直接导致他履历表上的各位雇主蒙羞;黄光裕与陈晓因权力之争导致国美分化,野蛮粗放的财富聚集模式引发民众众怒,现代科学的资本运作模式遭受道义质疑,网友口碑间,两败俱伤,直接导致苏宁乘虚而上;腾讯与360“挟网民以令诸侯”,将拉帮结派的世界大战直接搬到了浮云漫天的网络现场,最终上演了一出“庶民的觉醒”,以政府出面调停而告终;暴力强拆推土机的轰鸣声下,站起来一户“以命抗拆”的钟家老小,从通过SNS找人到通过微博救命,“铁肩担道义”的古老精神再度复出,所基于的恰是多年来被政府“不待见”、直至近几年才回过味来的网民。 网络,网络,还是网络。前几年,这个物件儿还只是企业通过公关发一发新闻、置一置帖子的功能,“平面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,网友‘大虾’说什么就避什么”,如今,世道风云变幻,得网民者得天下已成为行业共识,一个全面互动的时代正在到来,它最为显著的特点,就是将传统意义上的“可控”摧枯拉朽,迎来真正的生存之道——“信任”。 企业生产产品,消费者购买产品,这是商业链条的最简化,公关业者在这期间,不承担“买与卖”的角色,只承担促进这一买卖过程的部分工作,是促进,而非教唆。公关业者拥有媒体资源、策略策划、活动执行,三者或为单独存在,或为协作共生,终极目的,是让企业买单,让消费者满意。
在全面互动时代到来之前,一部分企业所希望的,是通过公关业者的努力,通过公关手段和路径,让消费者为产品买单,哪怕这个产品并非最优,也要通过种种方法让它变成“最优”。如果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有质疑,就要第一时间“堵嘴抄家”。当然,最好把这种质疑消灭在它诞生之前。 而伴随着全面互动时代的到来,伴随着信息的透明化与沟通方式的多样化,这一部分企业的希望正在走向崩溃的边缘,当公关不再那么“万能”、能“平事儿”,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“全面的舆论监督”,一言一行、一草一木,皆不敢越雷池半步;而公关业者的处境,就是如何在这种全新的舆论环境中,生发出新的灵感,制定出新的策略,掌握新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习惯,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意模式,告别粗放,回归精确。
让信任飞一会儿 这是危,亦是机。 试想,当一个社会中所有人的出发点都源自于“信任”,那么以“信任”为支点诞生的传播该多么的行之有效——摒弃掉公关公司所擅用的“大炮打苍蝇”战术,而将公关话术消解为涓涓细流,充当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润滑剂,说真话,做真事,靠真实的新闻和真正用心的策划,营造出值得关注的舆论氛围,让企业看懂消费者,让消费者看懂企业。 在未来5年甚至10年中,公关业者的无限机会,在于网络无形中为整个传播语境平添了许多双慧眼——如果你相信,他们就是存在的;真正的好新闻,哪怕来自于钟家小妹发出的一条短信,也会引发所有人的关注。而那些自以为是、高高在上、假冒“神圣”的言行,势必要像唐骏的最后一搏一般,苍白无力,过街喊打。
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“信任”是什么,是企业负责任、敢担当、出好产品、做好事,是消费者明事理、不胡来、默默支持、时而力挺,公关业者的任务,就是为这种“信任”的诞生提供土壤、水分和阳光,引导而非诱导、监制而非炮制。只有大家都认清楚自己的责任本身,在那个和谐运转的神圣谱系之中,才能找到各自的位置。 让我们告别多少年来的“越位操作”与“野蛮执法”,未来的传播环境里,人人都是警察,人人也都可以是好公民。如果犯了错,偏偏拿着警察的牌子唬人,私了心,偏偏摆出一副慈善家的模样诱人,那么,无论是谁,都一定将在更为猛烈地炮火中现出原形。
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,它赋予我们一个无需扯谎的理由和一个无需遁逃的肉身,一是一,二是二,吃了一碗凉粉,就付一碗凉粉的钱,身边的战役接二连三,都是在和旧有的意识做对抗。真正聪明的玩家,应该把心态放平稳,该是你的,就是你的,让信者跑起来,让信任飞一会儿,咱们,站着把钱挣了,咱们,给老百姓一个清澈的蓝天。 (系列专题完)
如果犯了错,偏偏拿着警察的牌子唬人,私了心,偏偏摆出一副慈善家的模样诱人,那么,无论是谁,都一定将在更为猛烈地炮火中现出原形。